回顾2023年碳中和10件大事记,超12万字记录2023年中国碳中和故事

最新信息

回顾2023年碳中和10件大事记,超12万字记录2023年中国碳中和故事
2024-02-19 20:16: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郭晓洁北京报道
  自2021年开始,21世纪经济报道每周推出碳中和周报,用文字持续记录“双碳”和绿色金融领域每一个重要决策的诞生过程和各行各业各地扎实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脚步。
  2023年,通过50多篇碳中和周报,累计超12万字,我们记录了过去一年碳中和领域的一系列大事件。
  我们见证了中国推动形成气候国际合作新局面,包括中美发表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中法碳中和中心启动、中国牵头发起“昆蒙框架”、计划开发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等。
  我们见证了CCER这一重要市场机制从商议到重启过程中,注册登记和交易系统的建设、交易开户功能的开通、第一批方法学的开放、重要配套制度发布的每一步。
  我们见证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等重要顶层制度从起草到审议通过的全过程。
  我们见证了全国碳市场成立两周年,第二个履约周期履约工作顺利完成,钢铁、石化、水泥等行业有望纳入全国碳市场。
  我们见证了“双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全球首个可再生能源制氢碳减排方法学、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监测评价机制、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等标准体系的陆续出台和逐渐完善。
  我们见证了广东、广西、贵州、安徽、山西、河南、甘肃、四川、天津、重庆等地陆续出台具有区域特色的省级或工业等重要领域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首批35个碳达峰试点名单公布。
  我们也见证了全国首个生态日的诞生,见证了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降低首次到1%以内,天更蓝,水更绿。
  2024年,21世纪经济报道将继续每周记录“双碳”大事件,将迈向碳中和的每一步交织成一幅清晰的路线图,记录中国“双碳”故事的时代注脚。
  2023年碳中和10件大事记
  一、政府工作报告: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方面报告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成为今年工作重点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金融工具,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减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转型的重点之一是推动生产发展方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具体举措和计划,包括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金融工具等。业内人士认为,支持气候投融资试点以及高排放行业低碳转型将成为热点,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有效衔接也将成为新趋势。
  二、IPCC警示近期全球温升或达超1.5℃
  (2023年3月13-19日IPCC第58次全会)来自于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一篇研究报告显示,在瑞士举行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十八次会议(IPCC-58)经历约两天延时,各国代表连夜鏖战完成了对IPCC第六次评估周期(AR6)综合报告(SYR)决策者摘要(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SPM)的逐行审议,执行摘要于当地时间19日傍晚正式通过。这份报告向世人同时传递了警告和希望。令人担忧的是,近期内(in the near-term)全球温升可能达到1.5℃,或面临暂时突破1.5℃的风险。但科学家也指出,我们所在的十年(2020-2030年)是决定未来变暖趋势的关键十年,已存在多种可行且有效的技术和选项能够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其中公正(fairness)也是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
  《综合报告》是IPCC第六次评估周期的收束,包含并总结了自2015年至今已经发布的三份来自不同工作组的报告和三份特别报告,涉及气候科学、适应气候变化、减缓等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关键领域,以及有关1.5℃温控目标、土地,以及海洋和冰冻圈的特别关注。人类活动正在引发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与强度不断增加。面对气候变化的压力,包括海洋、土地、大气圈、冰冻圈和生物圈等在内的自然系统关键圈层已经发生了广泛而快速的变化,对人类福祉和星球健康形成重大威胁。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与第五次评估周期相比,第六次评估周期的报告注重以更加综合的方式回应气候变化挑战,将气候变化影响与应对措施相结合,注重减缓与适应间的协同与权衡以及由此带来的效益。本次评估周期更关注提出解决方案,注重解决方案中咨商过程和包容性的重要性,注重将受影响的社区和个人纳入决策过程。
  三、碳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列入立法工作计划
  2023年7月16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在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研讨会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两周年活动上表示,目前《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列入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将进一步健全。
  逯世泽表示,生态环境部正持续强化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机制,扎实做好配额分配和履约清缴工作,多措并举确保2021、2022年度履约工作顺利完成。重点排放单位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深入推进“双碳”工作,争做绿色低碳转型的“排头兵”、数据质量管理的“模范生”和按期履约的“先行者”。此外,鼓励各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模拟交易大赛,展现引领示范作用,为全国碳市场扩大交易主体探索经验。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国全国碳市场已开启两年,碳交易越来越活跃,碳价也保持稳中有升态势,该条例正式发布后,将会促进碳市场更加规范化。
  四、全国碳市场上线2周年:全国碳排放配额已成交2.37亿吨
  2023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2周年之际,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详细介绍了碳市场运行、CCER重启、碳市场扩容、气候投融资试点、碳金融产品创新、碳价国际化等市场关注话题。
  李高介绍,截至2023年6月底,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7亿吨,累计成交额109.11亿元。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
  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前各项准备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第一批项目方法学公开征集工作已经结束,共收集方法学建议300余项,涉及能源产业、林业、废物处理及处置等多个方法学领域,遴选评估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将按照“成熟一个发布一个”的原则,择优发布减排效果明显、社会期待高、技术争议小、数据质量可靠、社会和生态效益兼具的方法学,逐步扩大自愿减排市场支持领域。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全国碳市场已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全国碳市场不仅是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碳市场提供了借鉴,同时也在国际间碳定价机制讨论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案例”,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与认可。全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为树立我负责任大国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了
  2023年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今年全国生态日的活动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全国生态日是中国首个以“生态”为主题的节日。今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当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面对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首个生态环境日的设立,促进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促进我国绿色转型与低碳生活。
  六、生态环境部发布4项CCER项目方法学
  2023年10月24日,生态环境部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印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造林碳汇(CCER-14-001-V01)》等4项方法学,制定发布了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4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是指导特定领域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实施、审定和减排量核算、核查的主要依据。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各类社会主体应当按照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方法学,自主自愿开发温室气体减排项目,项目减排效果按照方法学等核算核证后可以在市场出售并获取相应的减排贡献收益。
  此外,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关工作事项安排的通告》。报告指出,第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机构成立前,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承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和减排量的登记、注销等工作,负责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第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成立前,由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提供核证自愿减排量的集中统一交易与结算服务,负责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第三,2017年3月14日前已获得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备案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可于2024年12月31日前用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抵销碳排放配额清缴,2025年1月1日起不再用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抵销碳排放配额清缴。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4项方法学在参考国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通行规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我国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和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趋势,既与国际接轨,也针对中国具体情况强化了监测数据质量,进一步明确了审定与核查关键环节,有助于产生国际公认的高质量碳信用。同时,通告的发布将进一步规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登记、交易和结算活动,为做好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衔接工作做出指示。
  七、中美发表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
  2023年,11月15日,中美联合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声明指出,中美两国决定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工作组将聚焦联合声明和联合宣言中确定的合作领域,包括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续省/州和城市、毁林以及双方同意的其他主题。
  在能源转型方面,声明指出,在21世纪20年代这关键十年,两国支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所述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并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在2020年水平上充分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加快煤油气发电替代,从而可预期电力行业排放在达峰后实现有意义的绝对减少。双方同意重启中美能效论坛,以深化工业、建筑、交通和设备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政策交流。中美两国计划重启双边能源政策和战略对话,就共同商定的议题开展交流,推动二轨活动,加强务实合作。两国争取到2030年各自推进至少5个工业和能源等领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大规模合作项目。
  针对即将召开的COP28,声明指出,中美两国将积极参与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这是缔约方对力度、落实和合作进行回头看的重要机会,以符合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即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C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C之内,并与缔约方决心保持1.5°C温控目标可实现相一致。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美两国合计排放了世界上近40%的温室气体,中美携手合作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至关重要。本次声明不仅意味着双方在应对气候危机上达成诸多共识,为即将召开的COP28的全球盘点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八、首批35个碳达峰试点名单公布
  2023年1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为落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关部署,按照《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工作安排,经有关地区城市和园区自愿申报、省级发展改革委推荐、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国家发展改革委复核,确定广州、深圳、杭州、青岛、长沙、太原、沈阳、张家口等25个城市,以及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黑龙江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广东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0个园区。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城市和园区是集聚人口、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能源消耗、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最集中的区域。抓好城市和园区的减污降碳工作,总结不同类型、不同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的发展路径,能够为碳达峰行动探索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九、COP28达成阿联酋共识,公布全球脱碳加速器计划
  当地时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闭幕。大会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公布了全球脱碳加速器计划(GDA)。GDA主要分三部分:迅速扩展未来的能源系统,使当今能源系统脱碳,针对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采取行动。在未来能源系统方面,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国家签署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承诺》,同意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加两倍,至少达到11000千兆瓦,并将全球能源效率改善的年均速度提高一倍,达到4%以上。同时,通过阿联酋氢意向声明,27个国家已经同意认可全球氢能的认证标准,并开启低碳氢的全球贸易。
  COP28就《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落实和治理事项通过了数十项决定,正式成立损失与损害基金,该协议将帮助到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各国同意基金先由世界银行托管4年,基金将向所有发展中国家开放,并在下一届COP上确定基金的董事会及其他细节安排。
  COP28完成了《巴黎协定》下首次全球盘点,达成全球适应目标框架、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强有力的积极信号,对于维护和落实《巴黎协定》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其中,首次全球盘点结果包括重申《巴黎协定》规定、在可持续发展和努力消除贫困的背景下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威胁的措施、重申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落实《巴黎协定》等。
  大会期间,中国代表团在迪拜世博城蓝区举办“中国角”系列活动。“中国角”设立开幕日、青年日、减缓日、技术和资金日、适应日、合作日、可再生能源日、数字化转型日和企业日9个边会主题日,并设置多个地方、行业专场。
  “中国角”会场设在中国代表团办公室的一层(B5区58栋),分为两个会议区和一个展览展播区。中国相关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研究机构、产业协会、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将围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绿色低碳发展、减污降碳协同、公正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数字化发展、绿色金融等内容,总计将举办100余场边会活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气候行动是一个政治问题,但绝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局部政治问题,而是事关全人类能否可持续生存的最大政治命题。能源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发展绿色经济,对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深远意义。全球脱碳加速计划旨在加快能源转型和大幅减少排放,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更加鲜明地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的政策导向,统筹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统筹能源安全和转型。此次COP28达成的“阿联酋共识”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向国际社会释放了积极的信号。“损失与损害”基金方面达成一致,可以说是取得了一项历史性突破。
  十、中国牵头发起"昆蒙框架"实施倡议
  2023年12月9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自然日"主题活动上,中国宣布正式加入"自然与人类高雄心联盟",并正式牵头发起"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昆蒙框架")实施倡议。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在2022年12月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上,中国作为主席国引领推动达成的包括"昆蒙框架"在内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揽子决定,历史性确定了"3030"目标,历史性决定设立"昆蒙框架"基金,并历史性描绘了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蓝图、设立了目标、明确了路径、凝聚了力量。
  黄润秋在会上宣布,中方正式加入"自然与人类高雄心联盟"。同时,为进一步凝聚各方落实"昆蒙框架"的政治意愿,中方宣布正式牵头发起"昆蒙框架"实施倡议。他表示,相信这是一系列务实行动的重要体现,期待并欢迎更多的缔约方和利益相关方加入,汇聚合力共同推动落实"昆蒙框架"。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国正式加入“自然与人类高雄心联盟”,牵头发起"昆蒙框架"实施倡议,体现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决心,也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回顾2023年碳中和10件大事记,超12万字记录2023年中国碳中和故事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